
內容詳情
牛蹄叉腐爛
牛蹄叉腐爛為蹄底和球負面角質的糜爛,稱為蹄糜爛。常因角質深層組織感染化膿,臨床上出現跛行。為舍飼肉牛常見的蹄病之一。
1.病因
牛舍陰暗潮濕,雨水大,運動場泥濘,糞便未及時清掃,致使圈舍、運動場內污水積存,糞污物堆積,牛蹄長期于污泥、糞尿中浸漬,角質變軟,細菌感染是該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同時,蹄形不正,蹄底負重不均,如延蹄、蕪蹄、蹄葉炎易誘發該病。該病與指(趾)間皮炎、球部的糜爛有關,牛患熱性病時可在底球之間角質結合處發生糜爛。管理不當,未定期進行修蹄,無完善的護蹄措施。
2.臨床癥狀
該病常呈慢性過程,通常不呈現異常。當局部感染化膿,并向深部組織蔓延時,出現跛行后才被注意。病牛站立時免負或減負體重,患蹄球關節以下屈曲,頻頻倒步,并見患蹄打地、踢腹。前蹄患病,見患肢向前伸出。患蹄駐立時間縮短,運步時呈明顯的后方短步。兩前蹄患病,見前肢交叉著地。臨床還可表現為蹄變形,蹄底磨滅不正,在球部或蹄底出現小的黑色小洞,有時許多小洞可融合為一個大洞或溝,蹄底常形成潛道,其內充滿黑色濃稠膿汁,污灰色或污黑色,具腐臭,難聞氣味。腐爛后,炎癥蔓延到蹄冠、球節時,關節腫脹,皮膚增厚,失去彈性,疼痛明顯,步行呈“三腳跳”;化膿后,關節處破潰,流出乳酪樣膿汁,病牛全身癥狀加重,體溫升高,食欲減退,臥地,消瘦。
3.診斷
四蹄皆可發病,以后蹄多見;全年皆有,但以7~9月最多。以蹄底部有黑色小洞,角質糜爛、溶解,從潛道內流出黑色膿汁為主要的診斷要點。其次注意與其他疾病進行類癥鑒別,主要鑒別疾病為蹄底潰瘍(局限性蹄皮炎)、蹄底刺傷、蹄底挫傷、白線病等。
4.治療
該病治療時應對病牛加強護理,單獨飼喂,根據具體病狀采取合理治療,促使盡早痊愈。局部處理時應先修理患蹄,找岀角質部糜爛,向內逐漸輕輕搔刮,直到見有黑色腐臭的膿汁流出為止。用4%硫酸銅溶液徹底洗凈創口,創內涂10%碘酊,填入松餾油棉球,或放入高錳酸鉀粉、硫酸銅粉,打蹄繃帶。同時應注意并發癥的治療。如體溫升高,食欲減退,或伴有關節炎癥時,可用磺胺、抗生素治療。關節發炎者,還可用可應用巴布劑、酒精魚石脂繃帶包裹。該病預防重于治療,應加強管理,保持圈舍、運動場干燥及清潔衛生,糞便及時處理,運動場內的石塊、異物及時清除,保護牛蹄衛生,減少蹄部外傷的發生。同時,堅持蹄浴,可用4%硫酸銅溶液浴蹄,5~7天進行1~2次,也可用5%福爾馬林液蹄部噴灑。
下一頁
關鍵字:
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