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容詳情
技術分享 | 架子牛引進及快速調理方案
架子牛育肥是我國目前肉牛生產的主要形式。如何選好架子牛,是育肥的第一步。架子牛引進到養殖場快速恢復,是避免架子牛運輸應激綜合征嚴重影響,實現高效育肥的關鍵點。架子牛引進及快速調理建議方案如下:

架子牛選擇
(1)品種選擇:架子牛育肥最好選用肉用雜交改良牛,生產中最常見的是西門塔爾雜交牛,大多選擇西門塔爾雜交3代或者4代牛,體型大,增重快,成熟早,肉質好。我國的優良黃牛特點:是體型較大,肉質好,但增重速度慢,育肥期較長。生產高檔優質牛肉的肉牛一般要求是閹牛。
(2)年齡的選擇:架子牛應根據肉牛的生長規律,大多選擇在牛1歲以內,最好不超過2歲,體重250-350kg之間,這樣的牛健康程度高、適用性強,能滿足快速生長,實現高效育肥。需要注意的是:能滿足高檔牛肉生產條件的是12~24月齡架子牛,一般牛年齡超過3歲,就不能生產出高檔牛肉,優質牛肉的比例也會降低。
(3)性別的選擇:性別影響牛的育肥速度,在同樣的飼養條件下,以公牛生長最快,閹牛次之,母牛最慢,在肥育條件下,公牛比閹牛的增重速度高10%,閹牛比母牛的增重速度高10%。如果在24月齡以內肥育出欄的公牛,以不去勢為好。牛的性別影響肉的質量。一般地說,母牛肌纖維細,結締組織較少,肉味亦好,容易育肥;公牛比閹牛、母牛具有較多的瘦肉,肉色鮮艷,風味醇厚,較高的屠宰率和較大的眼肌面積,經濟效益高;而閹牛胴體則有較多的脂肪。

架子牛進場快速調理
(一)進圈前準備
1、圈舍準備
架子牛進圈前應對圈舍基礎設施(飲水、圍欄、保暖設施等) 進行統一修整,保證圈舍設施使用效果。
2、衛生消毒:
進圈前,需對圈舍、飲水設施、飼喂設施進行仔細打掃,并進行全方位消毒(熏蒸消毒法,噴霧消毒法,石灰消毒法),使用有刺激性的消毒液時應保證圈舍有一定的空置期(腐蝕性、較大刺激性的消毒劑不能用于帶牛消毒,也不能用于飼喂、飲水設施消毒)。
3、必備用品:
架子牛進圈前,應將飼料,必備獸藥及用品,飼喂用品等準備齊全。
(二)隔離觀察,并對癥治療
架子牛進場后應在隔離區,隔離飼養15天以上,防止隨牛引入疫病。發現疾病(特別是傳染病),及時對病弱牛隔離,同時最好對全群進行緊急預防性消毒處理。如果經過長途運輸,進場落地后通常打落地針—長效土霉素或頭孢(間隔一天注射一次,連用3-5次)。進場后2-4天,用0.3%過氧乙酸對每頭牛逐一進行消毒。
(三)飲水
由于運輸途中飲水困難,肉牛往往會發生嚴重缺水,因此,架子牛進入牛舍后要掌握好飲水。第1次飲水在肉牛到場休息2小時后,不能超過4小時(冬季最好飲溫水,可加電解多維,葡萄糖和VC等,連用5-7天),嚴禁牛只入圈后即大量飲水,特別是夏季,飲水量控制在平常一次飲水量的2/3左右,第二天起按正常進行。
(四)飼喂
當牛飲水充足后,便可飼喂優質干草、秸稈等粗飼料,五成飽即可;第2天干草可自由采食。第3-6天每天飼喂草料+精料0.5-1公斤,草料不限飼喂。第7天開始添加精飼料1kg,逐日增加0.5斤至正常精料采食量,青貯也可以飼喂。
精神狀況不好或糞便不正常的牛適當延長干草飼喂時間,待其好轉時再逐步過渡換料,切忌突然換料。一周后粗飼料全部換成本地主要飼喂的飼料,有條件的換成全混合日糧飼喂。

(五)健康調理
建議從入場第一天起就要給牛飼喂“肉多多”調理應激,第一天每頭牛可以給30-50克,逐漸加量,到第三天添加到100克。可以直接把肉多多撒在干草上,或添加到精料中混合飼喂。飼喂肉多多的時候可以去除其它調瘤胃的保健產品。
(六)疫病檢測和免疫
牛場要在7天之內對新進牛進行布魯氏菌病、結核病等方面的檢測,根據檢測結果,呈陽性全部淘汰。根據以前的防疫情況,對牛群選擇注射口蹄疫、炭疽、羊痘(防牛結節病)以及巴氏桿菌等疫苗。
(七)驅蟲
過渡期要同時對新進牛進行驅蟲處理,一般在進場第15天左右用伊維菌素或阿維菌素驅蟲。
(八)分群飼養
經過15天之后隔離觀察的健康牛,按牛年齡、品種、體重、大小、強弱分群飼養,目的是為了使育肥達到更好效果。分群一般在臨近夜晚時進行較容成功,分群當晚應有管理人員不時地到牛舍查看,如有格斗現象,應及時處置。牛圍欄要干燥,分群前圍欄內鋪墊草。每頭牛占圍欄面積4~5平方米。
以上方案適用于購買架子牛經過長途運輸到達育肥場后進行過渡期調理。使用專門調理場進行調理之后的牛進場后按正常的飼喂和免疫程序進行就可以。
下一頁
關鍵字:
相關信息